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挖金湾矿矿井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竣工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同煤集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西南部,居中国中西部黄金地段,京包铁路、北同浦铁路在此交汇,是大秦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的起点。前身为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0年7月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73座矿井,分布在山西和内蒙古,东西跨度300多公里、南北跨度600多公里的区域内。现已成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以煤为主,电力、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物流贸易、文化旅游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正在建设的晋北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同煤集团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科技水平行业领先,创造了100多项全国第一,先后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68项。企业文化底蕴深厚,人才、管理、队伍等方面在同行业优势明显;产品过硬,大同煤以低灰、低硫、高发热量、挥发份适中和重量稳定的特点享誉海内外,素有“工业精粉”之称,是全国乃至世界的优质品牌动力煤。登记注册的“大优”、“大友”等6大系列15个品种的煤炭产品,畅销全国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多个行业,并远销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等多个国家,产品被列为“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世界市场中国十大年度品牌”、“山西省著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同煤集团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促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阶层不断强调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集团发展中的重要性,积极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现状环评调查:侏罗系开采期,最大涌水量1200m3/d,井下沉淀后用于井下洒水抑尘不外排。根据二叠系地质报告,开采山西组山4号煤层矿井涌水量为442m3/d,最大涌水量为774m3/d(32m3/h),建议矿方新建一座处理能力为50m3/h的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优先回用于井下洒水、黄泥灌浆及选煤厂等,剩余达标排放。
根据现状评价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秦家山风井场地新建50m3/h的一体化矿井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优先回用,剩余达标排放。
环评要求矿井水处理站采用调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COD处理效率80%,BOD处理效率60%,SS处理效率99.5%,处理后的井下排水水质指标为:SS≤30mg/L,总大肠杆菌群、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本项目矿井水经处理后须满足井下洒水要求,并能满足地表水Ⅲ类水质指标。根据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5]25号《山西省环保厅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办法》,“工业污水不包括清污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和达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及以上水质标准的矿井地下水。”
挖金湾煤业公司位于位于山西省大同煤田东翼中东部边缘地带,距大同市约30km,距同煤集团公司17km,同煤铁路运煤专线经大巴沟至大同市与北同蒲线、京包线、大秦线接轨而通往各地。矿区公路亦可与大同市通往全国各地的干线公路联网、交通条件甚为便利。从大同市沿京包线至北京全长382km,至包头450km,沿北同蒲线至太原355km,沿大秦线至秦皇岛630km。井田东侧有大同至太原208国道及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井田内沿口泉河有大同市至王村公路,有沿胡家湾沟、麻皮泊沟经盘道村去往鹅毛口乡的简易公路,鹅毛口乡怀仁公路与大同至太原的主干公路相交,可通往大同市、太原市、河北省、内蒙古等地。此外,井田内各条沟中均有向外运输煤炭的简易公路。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大同煤矿集团挖金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大同市西南43km处的口泉沟上游地带,行政区划隶属大同市南郊鸦儿崖乡及大同市左云县店湾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1′28″-112°59′31″,北纬39°56′01″-39°58′40″;井田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4′30″,北纬39°57′20″。
挖金湾煤业公司隶属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挖金湾矿井下平均涌水量约900m3/d,经现有地面集水池提升至现有高位静压水池(单座容积300m3,共2座),部分回用于井下生产,多余水溢流排放。为充分利用矿井水资源,减少溢流排放对外部环境的污染,同时解决矿区生产用水不足的问题,挖金湾煤业公司决定在秦家山风井工业场地东南侧建设一座污水处理站,井下水经现有地面水池提升至新建污水处理站,矿井水经处理后提升至原高位水池及新建高位水池回用,水质标准达到《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16)中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
本工程包括改造现有地面中间提升泵站、新建污水处理站工程、新建高位水池工程及室外附属工程等。由于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山上,用地紧张,现状地面以下2.5米为强风化砂岩,开挖困难,所以新建污水站各功能区采用底标高一致的联合池体,各功能区采用隔墙分隔,满足使用要求,联合池体设在综合工房内防冻保温,综合工房单独分隔部分空间,设置控制值班室、药品间、配电间等功能。
改造前功能:井下矿井水经提升后经现有水池通过泵站提升至现有高位水池(单座容积300m3,共2座)。
改造后功能:不改变原有建构筑物及管道,更换现有高扬程提升泵(原有水泵扬程150米),将矿井水提升至泵站东侧污水处理站。
更换设备选型:
A.煤矿用耐磨卧式离心泵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150m3/h,H=20m,N=18.5kW
功能:对水量和水质进行均化,以保证污水处理工序的正常运行,同时具有一定的沉淀作用。
煤矿井下排水的水质、水量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发现井下排水短时悬浮物含量异常波动的现象,悬浮物含量瞬时可高达平均值的几倍甚至数十倍,为了缓冲、均衡水质,确保处理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水处理工艺前端设置预沉调节池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井下涌水一般是通过井下排水系统排至地面,而井下排水系统与井下排水处理站的工况往往存在不一致,通过调节池的设置不仅可协调井下排水系统与井下排水处理站的不同工况,而且可通过池容调节优化水处理设备能力使之更趋以合理,据调查目前井下作业一般3-4班,每天作业时间约20小时,每次排水间隔约2-3小时。
主要设计参数:
数量:1座
结构: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尺寸:18.1×7×5m
有效水深:3.5m
有效容积:460m3
停留时间:5.75h
主要设备选型:
A.桁架式刮泥机
数量:1台
型号参数:型号HJG-7,N=1.15kW,池宽7m,池深4m,自带控制箱
B.自动搅匀潜污泵(排泥泵)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30m3/h,H=8m,N=4kW
C.自动搅匀潜污泵(将污水提升至絮凝池)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80m3/h,H=8m,N=7.5kW
功能: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
主要设计参数:
1)絮凝区
数量:2格
结构: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单格尺寸:2×2×5m
有效水深:4.5m
有效容积:59.4m3
停留时间:27min
絮凝反应采用机械搅拌,池内设置2档变频调速搅拌机,第一档搅拌机线速度为0.5-0.6m/s,第二档搅拌机线速度为0.2-0.4m/s。
2)沉淀区
数量:1座
结构: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尺寸:12×7×5m
有效水深:4.5m
有效容积:375m3
表面负荷:1.0m3/m2.h
主要设备选型:
A.立轴式絮凝反应搅拌机
数量:1台
型号参数:LJF-1700,N=0.75Kw,单层全高桨板,变频调速
B.立轴式絮凝反应搅拌机
数量:1台
型号参数:LJF-1700,N=0.37Kw,双层半高桨板,变频调速
C.斜管填料
数量:84m3
型号参数:¢80,材质:乙丙共聚
D.排泥泵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15m3/h,H=10m,N=1.1kW
功能:调节水量,保证后续处理的均匀稳定,减缓对后续处理系统的冲击力。
主要设计参数:
数量:1座
结构: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尺寸:5.2×7×5m
有效水深:4.5m
有效容积:163.8m3
停留时间:2.0h
主要设备选型:
A.提升泵(立式离心泵,将水提升至多介质过滤器)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80m3/h,H=40m,N=18.5kW
功能:储存调节处理后的清水。
主要设计参数:
数量:1座
结构: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尺寸:11×7.7×5m
有效容积:381m3
有效水深:4.5m
停留时间:4.8h
主要设备选型:
A.立式多级离心泵(将水提升至原有高位水池)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80m3/h,H=138m,N=90kW
B.立式离心泵(将水提升至新建高位水池)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80m3/h,H=28m,N=11kW
功能:储存预沉调节池及絮凝沉淀池污泥。
主要设计参数:
数量:1座
结构: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尺寸:7.7×6.85×5m
有效水深:4.5m
有效容积:238m3
功能:储存压滤机产生滤液及收集综合工房内地面排水。
主要设计参数:
数量:1座
结构: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尺寸:7.85×4×2.8m
有效水深:2.3m
有效容积:72.22m3
主要设备选型:
A.自动搅匀潜污泵
数量:2台(1台离线备用,将滤液提升至预沉调节池)
型号参数:Q=30m3/h,H=12m,N=3kW
功能:联合池体设在综合工房内防冻保温,同时放置多介质过滤器、加药装置、污泥系统、反洗泵、排泥泵、消毒等设备,综合工房单独分隔部分空间,设置控制值班室、药品间、配电间等功能区并单独吊顶。
数量:1座
尺寸:40.1×21.4m,层高5.8m
结构:框架结构
主要设备选型:
A.多介质过滤器
功能:进一步去除沉淀池出水悬浮物。
数量:3台
型号参数:尺寸:Φ2000×2600mm,自带控制阀门及控制箱
B.反冲洗水泵(立式离心泵)
数量:1台
型号参数:Q=200m3/h,H=18m,N=18.5kW
C.PAC加药装置
数量:1台
型号参数:JY-12/0.55,溶药箱Φ0.9×1.0m,溶液箱Φ1.2×1.2m,N=0.55kW
D.PAC机械隔膜计量泵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200L/h,H=0.3MPa,P=0.55kW,与加药设备配套,带背压阀、阻尼器
E.PAM加药装置
数量:1台
型号参数:JY-12/0.55,溶药箱Φ0.9×1.0m,溶液箱Φ1.2×1.2m,N=0.55kW
F.PAM机械隔膜计量泵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200L/h,H=0.3MPa,P=0.55kW,与加药设备配套,带背压阀、阻尼器
G.次氯酸钠消毒设备
数量:1台
型号参数:PE储罐,Ф800,H=1000,配套计量泵Q=20L/h,H=0.3MPa,N=0.25kW
H.污泥螺杆泵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15m3/h,H=20m,N=4kW
I.叠螺脱水机
数量:1台
型号参数:KTDL352,Q=100-200kg/h(干重)。
J.倾斜螺旋输送机
数量:1台
型号参数:B=0.4,L=6m,倾斜角度30°,带料斗,与压滤机配套K.PAM一体化加药装置(污泥)
数量:1台
型号参数:GTF-1500,PAM投加能力2-10kg/h
L.PAM机械隔膜计量泵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1000L/h,H=0.3MPa,N=1.1kW,与加药设备配套,带背压阀、阻尼器
M.罗茨鼓风机(污泥池及滤液收集池空气搅拌)
数量:2台(1用1备)
型号参数:Q=4m3/min,H=5m,N=5.5kW
功能:与原有高位水池联合使用调节处理后水量,满足回用要求
数量:1座
结构:全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尺寸:15.9×15.9×4m
有效水深:3.8m
有效容积:960m3
本项目厂址周围无供水水源,将矿井水过滤处理后作为厂区供水水源,矿井水经处理后,作为水源。矿井水从中央水仓经Φ219×2根1000m长的管道由Q=155 m3/h×3台泵提升到矿井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一部分经110m长的DN150管道由Q=80 m3/h、H=28m的立式离心泵送入1000m3容积的静压水仓,回用到井下防尘。一部分经360m长的DN150管道由Q=80 m3/h、H=138m的立式离心泵送入黄泥灌浆站。
目前全矿井共有1个综采面和10个掘进面,5条盘区巷道。
(1)综采工作面用水量:
主要用于机组割煤时喷雾降尘、巷道清洗、机组冷却、转载点喷雾洒水。按2个生产班计算,7.25t×16h=116t
(2)掘进工作面用水量:
主要是防尘水幕用水(每个工作面3道水幕),按2个生产班计算,
1.5t×16h×3×10=720t
(3)盘区大巷水幕用水量:
盘区大巷共有31道水幕,按每天12小时计算,1.2t×12h×31=446.4t
(4)人工洗巷用水量:
按8小时作业,4批次人员同时洗巷计算:1.5t×8h×4=48t
全矿井每天累计用水量合计约1330吨,不够的用自来水补充。
本项目针对此矿区矿井废水属于悬浮物矿井水,其中悬浮物等杂质超标严重,有机物质等含量较低等特点,参考现行煤炭行业矿井水处理工艺,选用“预沉调节池+高效絮凝沉淀池+多介质过滤器+次氯酸钠消毒”的处理工艺。根据以往的实际运行管理经验,此工艺日常操作简便,运行管理简单,出水水质稳定,出水即可达到生产回用水的标准。
本项目矿井水在井下汇流过程中,不仅受到煤屑和废坑木的污染,而且还受到井下防尘洒水等其他废水混合污染,使水呈黑色,悬浮物高,属于典型的含悬浮物型工业废水。构成矿井水悬浮物的主要成份是粒径极为细小的煤粉和岩尘。因此,靠自然沉淀去除是困难的,必须借助混凝剂,采用混凝沉淀的处理方法以实现对悬浮物的去除,在末端设置深度过滤及消毒处理设施,达到矿区生产回用水质标准,回用至用水点。本项目采用高效絮凝沉淀工艺。
高效絮凝沉淀技术工艺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省、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等优点,现已应用到矿井水处理工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高效絮凝反应沉淀池由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两部分组成。混凝反应池有水力和机械两种方式,机械絮凝池的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通过调整搅拌机合理的转速,通过控制GT值,控制矾花合理的有效碰撞,形成密实且沉淀的矾花,混凝反应时间一般在15-20min。高效絮凝凝反应沉淀池具有以下优点:
高效混凝沉淀净水技术是国内外混凝沉淀技术的总结与发展,与国内外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5)工期短、见效快、易维护。
为保证出水水质达到矿区内生产用水水质,故在混凝沉淀处理后设置深度过滤处理单元。本项目采用多介质过滤工艺。多介质过滤器是压力式的,其原理是当原水自上而下通过滤料时,水中悬浮物由于吸附和机械阻流作用被滤层表面截留下来;当水流进滤层中间时,由于滤料层中的砂粒排列的更紧密,使水中微粒有更多的机会与砂粒碰撞,于是水中凝絮物、悬浮物和砂粒表面相互粘附,水中杂质截留在滤料层中,从而得到澄清的水质。目的除去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和胶体,降低进水的浊度,设备可以通过周期性的清洗来恢复它的截污能力。正常工作时,需过滤的水通过进水口达到介质层,这时大部分污染物被截留在介质上表面,细小的污染物及其他浮动的有机物被截留在介质层内部,以保证生产系统不受污染物的干扰,能良好的工作。运行后,当水中杂质和各种悬浮物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该过滤系统能通过压差控制装置实时检测进出口压差,当压差达到设定值的时,电控PLC会给控制系统中的三通水力控制阀发送信号,三通水力控制阀会通过水路自动控制其对应过滤单元的三通阀门,让其关闭进口通道同时打开排污通道,这时由于排污通道压力较小,其他过滤单元的水会在水的压力作用下由通该过滤单元的出水口进入,并持续冲刷该过滤单元的介质层,从而达到清洗介质的效果,冲洗后的污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由该过滤单元的排污口进入排污管道,完成一次排污过程。该种过滤器也可采用定时控制的方式进行排污,当时间达到定时控制器设定的时间时,电控盒发出排污清洗信号给三通水力控制阀,具体排污过程和上边相同。
介质过滤器过滤器具有以下特点:
1)介质过滤器过滤精度高,采用石英砂及无烟煤双层滤料,过滤面积大。相比单纯砂滤,纳污能力强,反冲洗彻底,压力损失小,可实现大流量、高精度过滤。
2)排污控制方式多样:自动控制、压差控制、手动控制。
3)滤器维修、维护方便,设置检修工位,更换过滤介质方便。
4)采用层次过滤、清污时逐个进行,清洗时不间断供水,不断流。
5)控制系统先进:控制系统可根据不同水质调整其工作模式和运行状态,能适应各种水质能力。
6)可实现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若现场情况特殊,操作人员不便进入,可加设远程控制功能。
7)介质过滤器的控制系统有运行状态输出、故障报警输出等功能,保证设备使用在安全可靠。
8)过滤单元采用碳钢防腐材质。具有耐腐蚀性强,耐高温、抗蠕变性能等特点。
9)滤器通常由优质钢筒体,特殊结构的集水装置,先进的控制系统及排污装置所组成。
处理后的矿井水在清水池中存放时间较长时,易滋生细菌,产生二次污染,因此需要对处理后的矿井水进行消毒,以避免滋生细菌。本项目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工艺。次氯酸钠消毒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氯作用和氯化作用。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主要的杀菌机理。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其含水率约为99%-96%,是流动状态的粒状或絮状物质的松散结构,体积庞大,难以处理消纳,因此需要进行污泥脱水。此本项目污泥处理工艺采用叠螺脱水机。
浓缩:当螺旋推动轴转动时,设在推动轴外围的多重固活叠片相对移动,在重力作用下,水从相对移动的叠片间隙中滤出,实现快速浓缩。
脱水:经过浓缩的污泥随着螺旋轴的转动不断往前移动;沿泥饼出口方向,螺旋轴的螺距逐渐变小,环与环之间的间隙也逐渐变小,螺旋腔的体积不断收缩;在出口处背压板的作用下,内压逐渐增强,在螺旋推动轴依次连续运转推动下,污泥中的水分受挤压排出,滤饼含固量不断升高,最终实现污泥的连续脱水。
a.设计紧凑,脱水机里面包含了电控柜、计量槽、絮凝混合槽和脱水机主体。
b.占地空间小,便于维修及更换;重量小,便于搬运。
c.具有自我清洗的功能。不需要为防止滤缝堵塞而进行清洗,减少冲洗用水量,减少内循环负担。
d.操作简单,通过电控柜,与泡药机、进泥泵、加药泵等进行连动,实现24小时连续无人运行。
e.日常维护时间短,维护作业简单。
本项目未发现有工程变动情况。
污水处理站本身是一个环境保护项目,项目功能是处理矿区矿井废水,削减污染物总量,它建成后对改善地区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必将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对周围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就环境保护方面,需采取一定的措施。
矿井水经深度处理后,将全部回用于绿化、洒水和选煤厂洗煤用水,本矿的矿井水将不再外排,并减少矿井对外部水资源的取用量,反洗水、各车间废水均送至调节池进一步处理,不外排。
污水处理站的噪场来源于厂内传动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有污水泵、污泥泵、鼓风机等的噪声,还有厂区内外来往车辆辆等的噪声。
污水处理厂内噪声较大的设备,如污水泵、污泥泵、鼓风机等均设在室内或加隔音罩,经过墙壁隔声以后传播到外环境时已衰减很多。
加强噪声的防止,采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采用厂房隔声、基础减振、加强消声器等降噪措施,进一步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加药间、储药间及压滤间等产生异味的房间均设置换风机。通过换风机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使室内保持良好空气环境。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污泥(煤泥)、生活垃圾等,均为一般固体废物,污泥(煤泥)由污水站统一收集外运至洗煤厂进行处理。收集的生活垃圾由挖金湾矿统一处理。由于本项目的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理,故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本工程总投资1368.6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620.08万元,设备购置费377.48万元,安装费189.4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16.51万元,预备费65.18万元。
本项目主体工程与环保设施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或使用的。2018年3月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按照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进行了工程管理,各项环保设施已按设计与环评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全厂于2018年8月建成投产,于2018年9月进入调试阶段,2018年10月正式开始使用,基本落实环评报告规定的环保对策措施。
根据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上海分院编制的《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挖金湾煤业公司矿井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要求,矿井水经处理后达到矿区回用标准,用于井下生产中消防、洒水除 尘及洗煤用水。其中井下消防、洒水除尘用水量为 800m3 /d,选煤厂洗煤用水量为 800m3 /d。根据《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16中相应用水水质标准。
我公司根据《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16中相应用水水质标准,污水站处理后出水水质指标执行。
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标准。
根据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上海分院编制的《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挖金湾煤业公司矿井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要求。
针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如下:
出水悬浮物小于10mg/L,相应的去除率为≥98%,矿井水中悬浮物比较容易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的常规物化处理工艺进行去除,从目前煤矿矿井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果来看,通过采用合适的混凝、沉淀及过滤设施,悬浮物能够控制在出水小于10mg/L。
COD及BOD5指标较低,而矿井水中COD及BOD5注要是水中悬浮物悬浮物引起的,通过絮凝沉淀过滤工艺可实现达标排放。
由于井下工人活动,造成矿井大肠杆菌群超标,本工程出水用于生产回用,要求大肠杆菌群不超过3个/L,则深度处理需设置消毒工艺,有效的去除大肠杆菌群。
为确保本次检测数据准确、可靠、代表性强,依据《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HJ/T91-2017)、《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各项规定进行,并对检测全程序进行质量控制。
(1)检测人员持证上岗表7-1;
(2)实验室分析时,所有检测项目加测平行样,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六价铬、总铁、总铅、总汞、总锌、总镉、总铬、硫化物标样进行了分析。
(3)实验室所用仪器经山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鉴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4)在检测前对现场采样仪器进行了校准。
(5)检测数据经“三校、三审”后报出。
监测结果表明:矿井水污水处理站出口pH值浓度范围为7.66-7.71、悬浮物浓度范围为4-9mg/L、溶解氧浓度范围为5.7-5.9mg/L、高锰酸盐指数浓度范围为0.46-0.57mg/L、化学需氧量浓度范围为15-19mg/L、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范围为2.9-3.4mg/L、氨氮浓度范围为0.649-0.681mg/L、总磷浓度范围为0.037-0.048mg/L,总氮浓度范围为0.801-0.853mg/L,氟化物浓度范围为0.38-0.41mg/L,总铁浓度范围为0.13-0.17mg/L,总砷浓度范围为1.29-1.37mg/L,其余铜、锌、硒、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铬、硫化物、锰、浊度、粪大肠菌群16项均未检出,悬浮物、浊度、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均满足《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中附录B表2和表3中的执行要求,达标率均为100%。
其中,悬浮物的处理效率为89.4%,目前悬浮物未达到设计处理效率。
噪声监测结果:厂界昼间噪声监测值为52.8~55.2dB (A),厂界夜间噪声监测值为45.7~47.1dB (A),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值要求,达标率均为100%。
矿井水污水处理站出口pH值浓度范围为7.66-7.71、悬浮物浓度范围为4-9mg/L、溶解氧浓度范围为5.7-5.9mg/L、高锰酸盐指数浓度范围为0.46-0.57mg/L、化学需氧量浓度范围为15-19mg/L、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范围为2.9-3.4mg/L、氨氮浓度范围为0.649-0.681mg/L、总磷浓度范围为0.037-0.048mg/L,总氮浓度范围为0.801-0.853mg/L,氟化物浓度范围为0.38-0.41mg/L,总铁浓度范围为0.13-0.17mg/L,总砷浓度范围为1.29-1.37mg/L,其余铜、锌、硒、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铬、硫化物、锰、浊度、粪大肠菌群16项均未检出,悬浮物、浊度、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均满足《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中附录B表2和表3中的执行要求,达标率均为100%。
其中,悬浮物的处理效率为89.4%,目前悬浮物未达到设计处理效率。
悬浮物处理效率达不到设计能力说明:设计要求出水悬浮物小于10mg/L,相应去除率为>98%。监测期间悬浮物浓度能够控制在出水小于10mg/L,但进口悬浮物浓度低,处理效率未达到设计要求,属于正常。
厂界昼间噪声监测值为52.8~55.2dB (A),厂界夜间噪声监测值为45.7~47.1dB (A),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值要求,达标率均为100%。
监测期间生活垃圾储于厂内的垃圾桶中,定时由挖金湾矿统一处理;产生的污泥(煤泥)经叠螺污泥脱水机脱水后,运至洗煤厂场进行处置。综上所述,该项目基本具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1、加强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建立运行台账,确保污水站长期稳定运行,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计划,并如实上报环境管理部门。
2、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培训,严格管理,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定期组织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
3、矿井水经处理后应全部回用,综合利用,严禁外排。
4、对固废的属性进行鉴定,按相应属性进行处置。